邵书敏,2020年秋季就读于江苏开放大学学前教育本科专业,2023年1月顺利毕业。在校期间,她认真学习,各科成绩优秀,并且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她是一位热爱幼儿教育事业的老师,现就职于南京市玛利亚蒙特梭利幼儿园,担任托班主教职务。
邵书敏始终秉承:“教给孩子一滴水的知识量,那么老师就要具备一桶水的知识量。”如果想要拥有一桶水的知识量,就需要向知识的海洋里吸取营养,就需要不断的学习,不停的成长。教师应学会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来重新塑造自己,帮助自己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促进自己终身成长。对于成长型教师,邵书敏有一些自己的感悟。
正确认识自己,敢于改变自己
多数年纪大老师认为,年纪大了,接受不了新生事物了。更何况自己教学那么优秀,家长满意,学生认可,为什么要做改变,况且用自己的方法教出来的学生成绩优秀,我为啥要改变,上面又没有强制要求。然而,当我们从成为教师的那一刻起,我们就应该深深的明白,教师是一个奉献的职业。奉献自己的爱心、细心、耐心,我们的青春,一切为了孩子们,为了孩子们的一切。教师是一个高尚的职业,每一名教师都应是行为道德的楷模。“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其实,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应对时代的挑战,有创新发展思维,对失败有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问题,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教师工作的重要意义。今天,新时代学习工作室带您回顾习近平总书记对于教师的期望和寄于厚望,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如何觉醒自己,争做成长型教师。如何做才能做到成长型教师呢?我认为从以下几点来进行反思和观察。
好学习,不断吸取营养,并将有关知识融入自己的教育实践中。在教给孩子技能的时候,要认真专注,随时观察孩子,看孩子的专注力在不在老师身上,如果孩子的专注力不在老师身上时,就要停下来,当孩子的专注力被老师吸引回来的时候再继续下去。
善思考,不得过且过,不马马虎虎,而是注意不断思考。在给小朋友示范带插座的圆柱体时,发现他无法区别相邻的两个圆柱体的大小,总是放不进去插槽里,着急的时候会哭鼻子,我通过观察发现,他在做这份工作的时候不用眼睛去观察圆柱体插槽的大小,拿起圆柱体就往插槽里面放,结果就会放不进去。我就闹心的帮他学习观察圆柱体和插槽的大小,通过反复的练习,终于可以顺利的进行配对了,他的脸上也露出来自信的笑容。
勤反思、注重直觉经验的积累,拥有一个强大的资料库,可以视需要随时调用。
觉醒自己,实现真正的成长
沉迷娱乐,醉心琐事,想法多,放弃快,都是缺乏内省的体现,我们要坚持复利思想,每天改变自己一点,每天积累一点,积少成多,到头来是非常可观的成绩,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贻。我们要树立目标,不要有急功近利思想,要学习蜗牛,学会蜗行,坚持长期主义,一点一点去改变,一点一点去积累,成绩定当斐然。
认真、执著,工作动机不是为了应付上级的检查,而是为了促进幼儿身心各方面和谐发展。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任务就在于让每个儿童看到人的心灵美,珍惜爱护这种美,并用自己的行动使这种美达到应有的高度。教师不再以教授知识和技能为中心,她以观察和资助者的身份出现,观察孩子生命成长的需要及其敏感期的表现,然后提供相关的材料和活动,使孩子尽可能按照自然发展的内在规律成长,同时教师作为孩子环境的一部分而存在,也是精神、情感部分的存在,因此,作为蒙氏教师必须有爱心,以经常参加活动的孩子为中心,给予活动自由、机会、帮助和指导。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愈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愈明,记忆力愈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有正确的自我意识,通过自我观察、自我体验和自我评价获得正确的自我认知,进行自我调整。
幼儿教师所从事的工作是崇高而神圣的事业,我深感自豪,因为我选择了太阳底下最高尚的职业。我把爱心奉献给孩子,孩子把微笑传递给我。
当我用爱倾听每一个孩子心底的声音,永远用欣赏的眼光看待幼儿,永远用宽容的心态面对幼儿时,我能感受到孩子们也以真诚的爱,温暖的笑容,自信的眼神回馈给我。走近蒙氏教育的精髓就是爱与自由。它的独特魅力源于对儿童的充分研究与了解,遵循儿童成长的自然法则,让儿童在预备好的环境中自由学习,丰富儿童的生活经验,激发儿童潜能,在宽松、愉快的环境中构建独立、自信、专注等能力,为将来打下良好的素质基础。即让每个孩子都成为他自己!
以慈母般的爱心,博得孩子的真心;以高度的责任心,赢得家长的放心;以艺术家的匠心,激发孩子的创新。幼儿教师的爱是一种崇高的社会情感。这种爱既要具有母亲般的细腻、真诚,同时又蕴含着丰富的公正、平等。这种爱既是产生于教师对幼教事业的正确认识与忠诚之上,又产生于强烈的历史使命感与责任感之中。
2020年9月10日,习近平向全国广大教师致辞,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号召下,我们的成长在哪?在于越来越广博的知识,越来越优秀的技能;在于教学中,不断更新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对教育越来越清晰的认识,越来越更具意义的教学实践,让孩子们更健康有效地成长;在于一篇篇自我思考、探索、实践验证、总结的思想结晶;在于学生、家长、社会、领导越来越多人的尊重、敬爱、赞赏与肯定。
(文/图:邵书敏;审核:罗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