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志,男,副教授,大学本科学历,体育硕士,体育部主任。主要面授课程:网球、体育保健学。主要研究方向:高职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主编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程》;发表论文:《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黄牌判罚特征研究》《2010年南非世界杯足球赛定位球进球研究分析》《冬季奥运会会徽蕴含的文化特征解读》《“墙壁法”在网球教学中的应用》《2008年欧洲足球锦标赛进球统计》等。

许悦,女,副教授,本科学历,硕士学位,体育部副主任,花样游泳国家健将级运动员,艺术体操二级运动员,花样游泳一级裁判员,国际瑜伽联盟500小时瑜伽导师。专业特长:瑜伽、艺术体操、健美操、游泳。主要面授课程:瑜伽。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育与训练。发表论文8篇,主持并完成厅局级课题1项,参编教材《体育与健康教程》。完成江开课程建设《学前儿童艺术教育》。获得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1项;江苏省高职高专院校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比赛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何康,男,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面授课程:体育与健康。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以及社会体育,发表论文10篇,其中北大核心1篇,主持并完成江苏省高校哲社科课题1项,参编教材《高职体育教程》。2012年获得江苏城市职业学院首届“优秀青年教师”称号,2022年获得“2020-2021年度优秀帮扶工作队员”称号。

马庆兰,女,副教授,大学。主要面授课程:排球。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研究成果:《三级跳远的基本体能训练》、《高校排球选修课技术教学中的“层组结合”教学模式研究》、《医务工作者参加体育锻炼情况调查分析》、《体育文化在我国的传播与媒体对策》、《对南京市鼓楼区社区体育模式推广的研究》。

王媛媛,女,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面授课程:体育。主要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人文社会学,发表论文:《体育赛事的社会化和规范化管理研究》《军事教育与体育教育的关系演变》《管理理论变迁对体育行政管理的影响》《<形体与健身>教学中审美因素的渗透》《大学生体育课中几种情绪的研究》等。

史炳柱,男,副教授,教育学硕士。主要面授课程:篮球。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发表论文:《城市社区体育设施的现状及对策的研究——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普通大学生篮球运动中踝关节损伤调查分析》《浅析江苏省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现状》等。

朱卫,男,副教授,体育硕士。主要面授课程:排球,研究方向:学校体育、体育人文社会学,发表论文:《提高高等院校学生耐力素质教学改革初探》《高职院校排球教学模式的研究》《论拓展训练在高校中的培养》《江苏省职技高师女大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改善对策》等。

刘刚,男,讲师,本科。国家篮球二级裁判,承担《体育》课程教学,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与训练。

白新蕾,女,讲师,教育学硕士。主要面授课程:乒乓球。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管理、体质健康评价。发表论文10余篇。作为主持人完成校级教改课题1项,江苏省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课题1项,作为主要成员参与省哲社课题2两项,主持在研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课题1项。

赵建华,男,讲师,体育硕士研究生,田径国家二级裁判,篮球国家二级裁判,排球国家二级裁判,国家职业资格高级健身教练,国家职业资格初级游泳教员、救生员,研究方向为运动训练学与运动心理学。

张成,男,讲师,体育硕士研究生,田径国家二级运动员,田径国家一级裁判员,社会指导员,国家初级游泳救生员,国家初级游泳教练员。研究方向为体育教育训练、体育人文社会学。发表论文:《非全日制体育硕士课程设置及优化策略研究》(核心)等。

周一琳,女,助教,教育学硕士研究生,全国跳绳国家级裁判员、高级教练员,篮球国家二级裁判员,国家职业资格中级游泳教练员、初级救生员。主要面授课程:花样跳绳等。主要研究方向:运动心理学。论文《花样跳绳项目对小学生运动兴趣影响的调查研究》获江苏省第六届体育学研究生教育创新论坛一等奖,担任教材《运动心理学基础》(第二版)微课主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