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传帮带”,做好《大学语文》教学

发布者:贾宗英发布时间:2020-10-12浏览次数:960

10月10日下午,在东校区综合楼411会议室,教育学院人文素养教学部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教研活动。因今年新生人数激增,《大学语文》课程团队师资不足,特邀请部分外聘教师支援,此次教研活动主要是由资深教师史灿方向这些年轻的外聘老师传授《大学语文》教学的经验。

史灿方老师在交流中强调一个老师主要做好“三种师”,锻炼好“三种力”。

“三种师”中的“第一师”就是“灵魂工程师”,教师要在思想品德修养方面做好示范,在授课过程中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政治立场,爱国守法,传播传统文化,具体落实到《大学语文》课程中,就是要坚持以中国传统语言文学作为主要内容,加强课程思政,在传统文化中挖掘思政要素并落实到教学和育人中。“第二师”是“学情分析师”,教师要对高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学生众多,学生的学习参差不齐,有的学习动力不足,有的缺乏自觉,有的自卑,因而教师要多加正面引导,要多鼓励学生,给予他们前进的动力。“第三师”就是“技能培训师”,高职院校主要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通用技能,而《大学语文》就是培养通用技能的一门课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写和说,如应用文写作,1分钟脱稿演讲等。

“三种力”中的“第一力”就是“魅力”,教师从外表来说着装要端庄大方。从表达来讲,不仅要声音洪亮,口齿清楚,而且要板书漂亮,PPT上的图文都清晰。从内容来讲,增加新的内容新的知识,通过生动的案例教学,来吸引学生。“第二力”就是能力,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宜的教学方法,促进学生的学习。“第三力”就是效力,教学的效果要通过考查来进行,教师可以让学生在平常的学习中多说多写多练多改,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本领,如此学生才能有所收获。

在听完史老师的介绍后,外聘老师觉得史老师介绍得特别全面丰富,他们受益匪浅,并表示要将这“三种师”、“三种力”运用到接下来的授课中,提升教学效果。

                                                                                            ( 顾春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