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5月10日下午,在鼓楼区江东街道长阳社区,开展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实践活动。本次教学活动主题为:“今天,你学会生活垃圾细分类没有?”参与对象为我院信息工程系、城市科学系“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环境保护法”课程部分学生、海阔天空环协成员、信息工程系青协成员与长阳社区居民组建成20个环保中队大“家庭”。本次课由公共基础课部张玉兰副教授主持,参与这次课程实践活动的领导和嘉宾有:鼓楼区江东街道工委副书记刘艳、街道办事处副主任刘莉;学校城市科学系党总支副书记汤丽丹;此外,还特别邀请了建邺区城管局从事垃圾分类的一线的沙温峥先生。活动同时也得到了我院资源建设中心的大力支持。
本次实践活动分为两个环节:“宣传分享”和“共同行动”。在第一环节中,学生金芳菲小组作业汇报以《你,城市生活垃圾(有害垃圾)知多少?》为题,带给同学们和居民们以生活垃圾的基本知识;学生徐丁玲小组的社会调查汇报以《从垃圾分类的社区调查,析城市居民环保意识——关于长阳社区调查汇报》为题,让大家充分认识到“环境保护、人人有责”;来自政府、企业、家庭和学校的嘉宾交流,告诉大家垃圾分类是一个系统工程,复杂工程,必须合力而治、合力而为。无论是政府还是企业、家庭、学校在“逐步做到城市生活垃圾分类、运输,并积极开展合理利用和实施无害化处置”中起的应有作用。第一环节,以张玉兰老师《爱的倡议——来自新闻案例千盒过期药品被丢垃圾箱所感》的主旨讲解结尾,让学生们深刻认识到对宣传、维护和践行社会公德和公共生活的法律负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第二环节环保中队“共同行动”中,设计了行动一: 20户环保中队的学生代表赠送20户家长“礼物”——学生自己设计的生活垃圾细分标识卡、改装的部分有害垃圾回收箱及学生为家长准备的一盆绿植红掌(友谊之花);行动二:20户环保中队学生成员代表走进“家庭”,与家长共同安置标识卡和回收箱。
本次活动,是一次紧扣课程知识、依据社会公德和公共环境法的内容而策划并且实施的教学主题实践。其意义不仅是锤炼人的思想品德,提升人生境界的重要途径,也体现了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美丽中国梦蓝图的时代要求。整个主题实践活动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学生与居民情感交流和谐。从学生一般的理性思考到特殊的社区调查感性的分析;从不同角色的人对同一问题的交流碰撞,到老师的爱的统一行动倡议及学生与居民进户的共同行动,充分体现了知识、情感和行动的融合。(文:公共基础课部张玉兰)
主持人宣讲
学生分享
嘉宾交流
特殊礼赠
学生进家庭与家长共安回收箱与分类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