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过马路”的观察与思考——《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课“且行且思”系列报道八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3-04-28浏览次数:386

近来,国内城市对行人随意闯红灯的中国式过马路进行了大量讨论。许多城市开始集中整治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闯红灯行为。南京市交管部门也从48在市区多个十字路口集中整治此类行为。围绕中国式过马路现象所折射出的诸多问题,根据本学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实践教学课授课计划安排,424日下午2盛一平老师的带领下,12级广告设计与制作班的同学,分别来到定淮门大桥和草场门桥的东侧的交通路口,进行实地观察调研。

本次实践课主要是调查机动车和行人闯红灯的行为。选择这个时间调研,主要是基于两点:一是非上下班时段行人“过马路”情况;二是交通管理情况。结果发现在没有交警和辅警值勤的情况下,有不少行人和非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其中电动车闯红灯的行为比较严重。一个小时内,定淮门大桥东侧四个路口闯红灯的情况:行人30位,电动车197辆,自行车56辆;草场门大桥东侧十字路口:行人25位,电动车145辆,自行车 42辆。

  活动结束后,同学们围绕中国式过马路现象展开热烈讨论,认为之所以屡禁不止,原因在于:一是存有侥幸心理,很多人知道闯红灯危险,但总觉得交通事故是小概率事件,不会发生在自己身上。二是交通管理和宣传跟不上,需要加强管理,进行深入持久的宣传教育,通过鲜活的案例传播安全意识。

  老师在同学们议论的基础上,从法律和道德层面做了分析,指出从法律角度来看,应加大执法力度,红灯停、绿灯行,行人过马路走斑马线,这是国际通行的法则,从道德的角度来看,行人闯红灯行为的减少和杜绝,除了依靠交警的现场管理,还必须靠公民自律,有待于公民素质和道德意识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