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改进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学效果,强化学生的基础素质和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是我院公共基础课部教学工作的不懈追求。为探索公共基础课改革,我部于2012年4月至11月,通过连续打造十场“精彩一课”系列活动,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专业融合等方面进行全面改革尝试,经过精心设计、组织施教,均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和社会反响。 本次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能够取得初步成效,主要是由于在实践中较好地把握了以下五点: 一、融入生活,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切入点 教育即生活,学生的生活世界、直接经验和感知体验都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资源。如果只重视抽象的概念和严密的理论体系,缺乏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应用知识,不仅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不可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中,我们首先把“融入生活”作为切入点,关注学生正在进行的现实生活,注意学生生活与课堂教学的密切结合,从而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法律教研室骆正言博士的《知识产权法》“精彩一课”拉开了课改的帷幕,其教学内容为“反不正当竞争法”。骆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摒弃传统的说教,以发生在身边的故事为例,引导学生自觉地用法律的观点看待现实中的一些不正当竞争行为,学会运用相关法规避法律风险、保护合法竞争者的权益,做诚实、守信、正直的高素质公民。数理教研室姚勤芬老师则给大家呈现出一堂别开生面、精彩纷呈的《大学物理》课,这堂以“机械波”为主题的理论课,抽象的概念和公式推导因姚老师的演绎而得生动鲜活。她从日常生活现象入手,引发学生对波动的传播过程和特征的思考与理解,并进行深入浅出的分析,引导学生根据波传播方向上各质点振动的时间差推导波动方程,理解波动方程的物理意义,进而达到对现实生活中波动现象的深刻认知。盛秀兰老师的以“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为主题的《工科数学2》,从历史和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出发,引发学生对数学概念的认识与理解,让学生在理解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现实问题的解决中去,充分体现了知识从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去的先进的教学理念。思政教研室黄敏卫老师在讲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中的马列主义经典原理时,抓住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前沿问题和现实问题,深入浅出,既使学生掌握了相关理论,又加深了对现实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其教学过程中所设计的“5分钟晒新闻”环节,激发了每个学生的关注点,锻炼了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颇得观摩老师的赞赏。 二、对接专业,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着力点 在很多大学生看来,也许专业课才是他们最重要的汲取养分的机会,而公共课只是为了获取学分,然而由于我们在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中,坚持将公共基础课与专业课紧密对接,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已经和正在改变着大学生们的看法。 法律教研室韦加速老师的《建设法规》“精彩一课”,授课形式为模拟招投标比赛,特别邀请建筑工程系周序洋副教授做评委嘉宾,本次课的组织形式和考评方式的新颖性,使得公共基础课和专业课创新融合不再是一个解不开的题。模拟招投标比赛可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掌握招投标法的知识,帮助学生巩固和运用所学到的招投标法的知识。韦老师和周老师充分发挥法律专业和建筑工程专业的优势,把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能力素质充分挖掘出来,将法律知识点和建筑工程招投标知识点有机结合起来,使得教学内容更具实用性和专业性。通过这种尝试,不仅体现了对传统教学理念的超越,而且也有助于更好地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思政教研室成蕾老师所开设的物流管理专业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学观摩课,是我部创新公共课教学、坚持“职业导向、融入专业”的又一次成功尝试。课堂上,成老师先引“例”入胜:通过讲解欧尚招聘启事案例中的职业道德关键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物流业职业道德的核心价值意义。在授课中,她充分发挥情境教学与有效互动,由本班学生扮演的情景短剧《通达快递的一天》,在师生的互动中,把课堂教学推向了高潮。通过师生间的积极互动,使同学们对诚信与责任——“准物流人”的核心价值形成了情感上的共鸣与认同,而“角色—责任”的反思模式则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空间。 三、乐教乐学,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追求点 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是我们每一位家长、教育工作者及全社会所关注的重点。为此,我们一直把乐教乐学、和谐发展,作为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一个追求点,通过创设学生乐学、教师乐教的教学情境,以培养学生身心和谐舒展的美的境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体育教研室许悦老师以“健美操队形创编”为主题的《体育(健美操)》,打破了以往传统的“教师讲和做、学生听和看,听完看完接着练”的教学模式,依据课程标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体现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整堂课以小游戏《打车舞》开始,学生情绪得到快速调动;教学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学生掌握健美操队形创编的基本原则及方法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健美操队形的自主创编、教师指导、轮流展示、相互评价。整节课,无论是授课老师、还是学生,抑或是观摩教师都融进了愉快而享受的课堂氛围中。在优美动感的音乐声中,在许悦老师的引导下,乐教乐学,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内在潜能被调动起来,学生的自信心、创造力、表现力、团结协作及艺术鉴赏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充分彰显。 我院常州办学点常素梅副教授主讲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新生适应篇之二: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是教学改革的又一尝试。常教授从幸福感小测试开始引导学生用心感受,导入课程,通过小组讨论、漫画、寓言故事、游戏等环节激发学生分析问题及理解观点,让学生体验心理压力的自我调适,学会“三乐”:对自我要自得其乐、与他人要助人为乐、看社会要知足常乐。常老师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授课风格,寓思想性与艺术性于一体的授课方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特别是学生游戏环节成为本节课的亮点。 这样的授课方式,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同时,也陶冶了情操,提高了学生发现和感知、创造和表现真善美的能力,为达到身心的和谐奠定了良好基础。 四、学以致用,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根本点 高职教学中,传统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及手段,往往只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成为抽象而晦涩的说教,难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公共基础课改革中,为体现“基本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使高职生具备应有的能力,我们坚持把“学以致用”作为教学改革的根本点,力求做到:理论教学,要在讲清概念的基础上,减少理论的推导方面的内容;强化应用,要注重提高学生学会运用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我部《工科数学》教学团队致力于“数学为基,工程为用”的课程设计理念,通过“三讲一练”的教学方式来加强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张洁老师在主题为“一元函数微分”教学实践课中,设计了“角色互换”环节,即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题目,分小组演练,学生站上讲台给全班学生讲解例题,其他同学纠错,教师评点。这一环节的运用是本次课一道亮丽的风景,充分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中文教研室杨丽老师以“文学长河的探索——古典文学之魅”为主题的《大学语文》课,将学生进行分组成立文学社,由学生自主确定社名,承担搜集文学现象资料,并进行学习成果汇报。课堂上,“锦城石韵文学社”和“晟世凌风文学社”的学生代表分别走上讲坛汇报了自己的学习心得,这种让“小社团”在教学中发挥“大作用”的新颖教学方式,不仅充分展示了学生学以致用的学习成果,同时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促进学生由“要我学”向“我要学”转变。杨老师在回顾古典文学史脉络的基础上,通过对学生学习成果的汇报点评,加深了学生对古典文学常识的积淀与升华;与此同时,她还针对所授学生的专业(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特点,与学生共同探寻古典文学人物形象的塑造,使课程教学达到了“春风化雨细无声”的效果。 五、系部重视,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的保障点 系部领导高度重视、精心策划,积极引导各课程团队推进课改,是公共基础课教学改革能够取得成效的保障点。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环节之一,课堂教学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教学环节,也是教师教书育人水平的具体体现。这十场“精彩一课”,是我部公共基础课程团队推行教学改革的缩影。在致力于理实一体化、公共课贴近专业、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的教学探索之路上走出了坚实的一步,取得了可资借鉴的经验,为继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每场“精彩一课”,系领导、系督导小组、相关课程教研室全体老师及公共基础课部其他教研室部分老师都到课观摩,并在课后进行深度评课和交流。通过上课、观课和评课,为老师们集思广益、积累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水平、学习交流提供了平台,对我院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改革起着积极推动作用。公共基础课部将以此为基础,继续创新探索,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而不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