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大计,师德为本。为弘扬行知精神,讲好师德故事,争做大先生,做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示范,引导广大教师崇德修身、潜心教书育人,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2023年11月15日下午,教育学院组织全体教职工前往行知园师德教育馆参观学习。
陶行知是中国近现代原创力最强、真正形成教育学说体系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教育家,是倡导中国教育变革、引领优良师德师风的先驱者、开拓者、实践者。在他波澜壮阔的人生轨迹以及壮怀激烈的教育生涯中展现出的以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为核心的崇高师德,成为一笔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教育财富。行知园作为纪念陶行知先生的地方,充满了教育的氛围和历史的沉淀。在这里,教育学院的教职工们感受到了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智慧和师德楷模的力量。老师们先后参观了行知园内的陈列馆、纪念堂等地,陈列馆中展示的先生的文稿、手迹、教育实践成果等珍贵文物,让教职工们深入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 通过参观行知园,教职工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师德师风对教育的重要性。陶行知先生以身作则,他的高尚师德和崇高情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老师们深切感受到,只有拥有良好的师德师风,才能真正影响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为社会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参观行知园的活动不仅加深了教育学院教师对陶行知先生的了解,更激发了他们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教育学院全体教职工将以陶行知先生为榜样,坚守师德底线,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学生,为建设高水平开放大学,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观结束后,老师们亦分享了各自的心得体会:
学前教育系教师吕欢:作为一名新入职的青年教师,我常常思考“何以为师”,在参观行知园的过程中,我找到了答案,陶行知先生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热忱之心奉献终生,以“出世便是破蒙,进棺材才算毕业“的求学之志求索上下,为人民的教育事业鞠躬尽瘁,奋斗终生。我们应该传承先辈的教育精神,坚守立德树人的初心,践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学习行知思想,厚植爱国情怀,早日成为一名优秀的新时代教育工作者。
学前教育系教师郑江梅子:作为新时代的教育工作者,此次师德师风教育活动让我深受触动。我不仅学习到陶行知先生这样的老一辈教育家对教育工作的使命感与奉献精神,这些精神也激励我不断深刻思考作为教师的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需要积极努力践行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自觉加强师德修养,坚持不懈地学习陶行知“知行合一”的教育理念,牢记教育初心和育人使命,努力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
科学素养部教师安旭红: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去参观行知园,从那里更加细致的了解到了陶行知先生作为一名教育家波澜壮阔的一生,教书育人看似很简单的四个字却掷地有声。脑和手并用是陶行知先生一直在强调的事情,我们现在生活在一个物质丰富的社会里,很多时候将这两者割裂开来,只注重脑,导致很多时候对书本知识理解比较浅薄,缺少具象感受,见到一些实体的物象也对不上号。整个参观完后对于我自身而言,对教师这份工作潜在的意义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也有了更多的敬畏之心。
人文素养部教师韩斐:陶行知编写的平民千字课和创建乡村学校令人印象非常深刻,他认为“要使全国人民都受到教育”,将教育普及到广大乡村地区,确立了“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健康的体魄”“艺术的兴趣”五项培养目标,在今天仍然有启发意义。我们江苏开放大学提出建设江苏人民的学校,将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化,提倡“让学习成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秉承着陶行知先生教育要面向农民和乡村,“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思想。
体育部教师张成:参观了行知园,先生那句:教师是“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学生是“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与实践,是一份宝贵的精神财富,让我更坚信做一名好老师要有理想信念。他“爱满天下”和“知行合一”的教育思想,将鞭策我牢记育人使命,不忘初心,为心中的教育梦不断前行。
(文:曾慧娟;图:贾宗英;审核:罗殷)